东海内陆架泥沙补偿或增强中国东南沿海地貌韧性:来自MIS3期源汇模式的启示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陈静研究员团队在中国东南沿海晚第四纪泥沙源汇模式上有了新认识。研究主要以福建宁德海湾晚第四纪多个钻孔中保留的三期海侵沉积物为研究对象,结合传统的母岩继承和新兴的输运过程物源指标,揭示了晚第四纪该区沉积物源汇模式,发现高海面时期均为长江源泥沙主导,而其中MIS3期明显存在内陆架泥沙补偿模式,很可能是对长江入海泥沙不足的响应。当前长江供沙锐减,东南沿海沉积地貌如何联动对于区域可持续发展预案至关重要,该研究成果以古为鉴,为此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关成果近日以“Sediment source-to-sink patterns along the southeast China coast during the late Quaternary: New insights from sediment geochemistry and OSL ages in Ningde Bay”为题发表于地学权威期刊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
Chinese, Simplified

特大型高浑浊河口光衰减参数化及其对近海浮游生态系统的影响

  近期,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冯志轩研究员团队在河口-近海水体光学特性及其对浮游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取得新进展,提出了一种针对特大型、高浑浊河口的光衰减参数化新方案,并运用水动力-沉积物输运-生态动力耦合数值模型探究了光照条件的时空变化对长江口外春季藻华的控制。相关成果以“Light attenuation parameterization in a highly turbid mega estuary and its impact on the coastal planktonic ecosystem”为题,发表在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期刊。
 
Chinese, Simplified

2024年11月国家留学基金委“河口海岸学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推荐人选公示

  根据国家留学基金委2024年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河口海岸学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的有关选拔原则与具体要求,经本人申请、院系审核,现将项目拟推荐人选名单予以公示。公示时间截止2024年11月11日。
 
 
姓名
专业
派往单位
派出类别
张阳
海洋地质
Chinese, Simplified

实验室研究团队发布首套AI驱动的全球长时序逐日无缝浮游植物功能群数据产品(AIGD-PFT)

  海洋浮游植物不仅是海洋食物网的基石,还在地球气候调节和碳循环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对于维持全球生态系统的稳定至关重要。为更深入地探索浮游植物在生态功能、资源利用方式及环境适应性方面的差异,研究人员将其划分为不同的浮游植物功能类型(Phytoplankton Functional Type, PFT)。全球大尺度、长时序、高精度的PFT数据是研究海洋生态系统及其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核心基础。然而,现有数据产品在反演精度、时空分辨率、空间覆盖率和时间跨度等方面仍面临重大挑战,制约了对海洋浮游植物的时空分布及其气候响应变化趋势的全面分析与研究。
 
Chinese, Simplified

法国总统联合国海洋大会副特使Ashok ADICEAM访问华东师大

  10月28日,法国总统联合国海洋大会副特使、法国海洋和极地事务副大使、联合国第三届海洋大会全球公共事务负责人Ashok ADICEAM来访华东师大,副校长施国跃会见来宾。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李道季研究员、吴辉研究员、刘广鹏青年研究员,以及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等相关单位代表参加会见。
 
Chinese, Simplified

华东师范大学戴志军团队发现海平面上升引起印度-太平洋沿岸三角洲红树林沉溺的风险极可能被高估

  红树林作为热带和亚热带海岸线抵御台风大浪的关键屏障系统,提供了显著的生态和社会服务,包括蓝碳存储、海岸保护及渔业支持。然而,红树林在过去半个世纪内减少30%至50%。城市化、农业与养殖业引发的土地利用变化使红树林遭受大规模消失。同时河流入海沉积物供给不足严重减缓红树林向海推展速度,亦导致其生态系统衰退。更令人担忧的是,许多研究表明红树林滩涂垂向加积能力无法与当前海平面上升速率匹配,引起大范围红树林正处于消亡状态。但当今沿海岸线普遍发育的红树林幼苗持续存在则表明,它们似有能力应对适度的海平面上升。因而,红树林潮滩是否能通过自身的发育与扩张达到避免被上升的海平面沉溺处于争议之中。
 
Chinese, Simplified

刘东艳研究员受邀参加2024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

  10月25日至27日,2024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在上海临港举行。本届论坛以“卓越科学 创新致成”为年度主题,深入思索卓越科学与创新发展的辩证关系,为创新策源、为未来破局。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国际大科学计划-海洋生物圈整合研究(IMBeR)科学指导委员会主席、中国首位国际湖沼与海洋科学学会(ASLO)“Ruth Patrick”奖获得者刘东艳受邀出席本次论坛。
 
聚焦海洋负排放,共议全球治理与可持续发展
  本届论坛首次创设“基础科学与交叉前沿论坛”,“海洋负排放创建新质生产力”成为重要议题,备受关注。此次专题论坛汇聚了近20位全球科学家和国际组织代表,聚焦海洋负排放与未来经济的新前沿,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刘东艳受邀主持了专题论坛的第二场圆桌讨论。
 
Chinese, Simplified

Pages

Subscribe to 河口海岸全国重点实验室 RSS